前段时间,受超常规暴雨和西溪水位上涨的双重影响,漳州主城区不少路段及周边低洼区域出现短时积水,城市排水系统再次备受关注。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为提升主城区排水防涝能力,去年10月起,我市针对主城区启动三个排水防涝项目,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约85%。
漳州主城区内河水系众多,诗浦港就是其中之一。诗浦港位于建元路、九龙大道和建元东路,主要为地下管道和箱涵。由于排水断面不足、排涝能力有限,极端天气时周边区域常出现短时积水。
为此,我市将诗浦港改造工作纳入漳州市移动排涝能力提升项目暨省南部区域应急排涝中心(城市排水防涝部分)项目,通过新建约1321米的排水箱涵打通诗浦港排涝的“卡脖子点”。
如丹霞路到九龙大道这一段,原先是用2根直径为1.8米的排水管,其排水流速仅为6立方米/秒,达不到3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本次改造工程沿着建元路、九龙大道、建元东路新建的箱涵断面尺寸分别是3×2米、5×2.5米和3×2.5米。
为节省投资,诗浦港位于建元东路(九龙大道至浦头港段)的720多米现状箱涵将保留,与新建箱涵并用。目前,诗浦港改造工作的主要作业面集中在建元路(丹霞路至九龙大道段)以及九龙大道与建元东路交叉口。
从丹霞路到九龙大道这一段,周边的居民和商户比较密集,所以我们将工程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东段,从丹霞路到悦港花园南门;第二段是西段,从悦港路到九龙大道。第三段是中段,从悦港花园南门到悦港路,由于中段要保障小区居民出行,我们把中段安排到最后施工。
整段长约500米,西段预计9月底完工,东段预计10月底完工,中段预计等到12月底完工。
塔后港作为芗城区重要的排涝通道,承担着益民路、建业路及胜利东路部分路段沿线区域的雨水排放任务,最终汇入浦头港。但因下游排水口仅为两根直径约1.2米的圆管涵,排涝能力不足,强降雨时上游道路易发生积水。
为此,我市将塔后港河道断面修复工程纳入漳州市区市政基础设施海绵化建设工程-水系整治海绵化建设项目,通过新建箱涵、开挖明渠的方式提高这一流域的排涝能力。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整个工程的桩基工程及检测,预计这周检测报告会出来,然后接下去我们的主要工作就土方开挖(主体施工)。
此外,位于武当宫段的另一处排涝瓶颈也将于近期实施改造。届时,塔后港的排涝能力和河道水质将大大提升。
目前,漳州主城区共有3个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在建工程,分别为漳州西部片区排水防涝工程、漳州市移动排傲世平台注册涝能力提升项目暨省南部区域应急排涝中心(城市排水防涝部分)、漳州市区市政基础设施海绵化建设工程-水系整治海绵化建设项目,共有11个子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约85%,力争于今年底前基本完成。
在加速推进在建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的同时,针对前段时间超常规暴雨袭击漳州,主城区不少路段及周边低洼区域出现临时积水的情况,市住建局也已谋划一批应急排涝工程,作为今年度主城区排水系统提升改造项目子项优先实施,尽快缓解当前积水问题。
官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