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智能手机到自动驾驶,A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赞叹其带来的便利时,许多人也难免感到焦虑,担心自己的工作将被这种先进技术所取代。对此,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学技术中心的教授,曾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的钟义信在3月26日的谈话节目《心智对话》中,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的深刻见解。
这一期的节目的主题为“AI与国运:中华文明与人工智能的历史性相遇”,钟义信与多位领域专家进行了深入对话,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人们对AI带来的生活改善寄予厚望,但同时不得不面临职场被取代的现实担忧。在这种背景下,钟义信的观点便显得尤为重要。
钟义信提出一个关键的概念,他将人类的智力区分为“智慧”和“智能”两大类。这里的“智慧”通常指的是提出问题的能力,而“智能”则更倾向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强调,我们不应该将人工智能误解为人工智慧。
他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为例:诸葛亮是典型的“智慧型”人物,擅长运筹帷幄,制定作战策略;而关羽、张飞和赵云这一类武将则属于“智能型”,他们更多地是执行层面的角色。钟义信指出,智慧之于智能,如同策略之于执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智慧”为“智能”指明了脚步,设定了目标,并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在谈到人工智能的现状时,钟义信认为,机器的确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在某些特定的任务上,它们甚至能够超越人类。目前,越来越多的职业正在经历这样的变革,尤其是在一些机械化、程序化的工作领域,AI展现出了强大的性能。
但另一方面,钟义信明确指出,机器无法创造“智慧”。“智慧”是关乎人类目的与价值观的事物,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生存与发展之中。AI只能在知识的基础上执行任务,但理解、提问和设定目标的能力则是人类独有的,机器无法模拟。
随着技术的发展,钟义信展望了未来的方向,他指出,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人工智能与人类合作。他强调,未来的职场应该是人机协作的模式,而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人类应当利用AI的优势,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同时将创造性、灵活性等人类的独特能力发挥到极致。傲世皇朝注册登陆
“智慧”与“智能”的理解,并不是为了让某一方站在另一方之上,而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利用机器来解放人类,使人类能够把精力投入到更加高层次的任务中去。
《心智对话》的节目中,专家们还讨论了如何应对未来的职场变革。一方面,我们应当积极学习与AI相关的知识,提升自身技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更要关注自身的“智慧”提升,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技能将会在未来的职场中,成为AI无法轻易取代的“护城河”。
在现今社会,AI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愈加普遍,取代传统岗位的焦虑随之而来。然而,通过钟义信教授的深入分析,我们了解到,智慧与智能的区分让我们看到了更为积极的前景。真正的竞争并不是人与机器之间的斗争,而是人如何在AI的世界中,找到更好的生存之道。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智慧始终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官网二维码